你是谁?
你是谁?
今天重新读了下《超越感觉》的第一章,总结一下,下面的内容。
想象一下有一个其他人问你是谁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名字对吗?但是人们如果人们想进一步问你是谁的全部情况,那么你的回答得包含身高体重年龄、包括所有情感信息和未曾和他人分享过的秘密等…还包括你的态度。
如果提问者接着问:==你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那么你可能会回答,这是我的个性,我成为这样是因为我想成为这样,这些都是我的风格和态度。这个答案看起来很自然,但是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但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说,这个回答是不正确的。这个世界对我们的影响比我们大多数人要大得多。
总结起来至少有下面几种影响:
总结
- 时间地点的影响
- 流行思想的影响
- 大众文化的影响
- 科学的操纵
- 心理学的影响
时间和地点的影响:
你不仅是一个人类,而且你还是一个处于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人类,这个时间和地点最起码不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因为你是被出生的…所以你所出生环境的文化习俗、信仰都限制了你的经历,影响了你的思维模式。如果你出生在19世纪,你可能就不会反对年幼的孩子去工厂里做体力工,你也不会考虑青少年的特殊需求(青春期这个概念是1904年才被提出来)。
提示
如果你在中东长大,那么显然你可能会离美国更近一点,如果你是80年代在中国出生,那么你可能也会离美国更近一点,但是如果你是10年代从中国出生,那么你可能对美国就没什么好感了。
丹尼尔卡尼曼说不同地区的人都有不同的守时习惯:在美国,迟到5分钟中被允许的;但在阿拉伯国家迟到30分钟时正常的;在英国,迟到15分钟是正确的;一个意大利人可能会迟到两小时。
总之生活在不同地区的时代和文化会让你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即使你是一个非常叛逆的人,不符合当地时间地点的价值观,但它们仍然代表了你的生活背景——换句话说,它们依然会影响你的反应模式。
流行思想的影响:
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我们所遇到的观念的紧密联系和含义,我们很快就能从中区分出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愚蠢的,但我们很少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从表面上接受想法,并接受它们,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到它们的相关含义,随着时间推移,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的行为都受这些含义的影响。
考虑一下一个多世纪前在心理学中流行的思想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这个思想一直持续到今天,这个思想就是:“智力是由基因决定的,无法增加”。
由此观点促使研究人员设计出了智力测试,最著名的是测试确定:美国白人的平均心理年龄是13岁,而在移民中俄罗斯人的平均心理年龄是11.34岁,意大利人是11.01岁,波兰人是10.74岁,黑人是10.41岁。
教育工作者读到考试结果后认为,试图提高学生智力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她们用职业课程取代了学术课程,并采取了一种教授学术事实而不是判断过程的方法;立法者了解了考试结果后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来阻止智力低下的人进入这个国家,所以他们修改了移民法,歧视南欧人和中欧人。
这些是遗传主义最明显的影响,但它们肯定不是唯一的影响。
你所遇到无数想法会以类似的方式影响你的信仰和行为——有时影响很小,有时影响深远。即使你没有意识地接受这些想法,这种情况也会发生。
大众文化的影响:
过去几个世纪里,家庭和教师是影响儿童最主要的因素,有时是唯一的因素。然而今天却是大众文化的影响更大。大众文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只需要考虑现代广告中经常使用名人的推荐口号对公众的影响,这种方式让许多人养成了情绪化、冲动的习惯。他们也倾向于获得与家庭、学校所教授的价值观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广告常常把玩耍描绘得比工作更有成就感,把自我满足描绘得比自我控制更让人向往,把物质主义描绘得比理想主义更有意义。
大众文化让许多人无法形成成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还记得我对注意力的定义吗——时间加上意向性,缺一不可。他们期望教室和工作场所能提供刷短视频所带来的刺激一样,这当然不可能,所以他们说工作很无聊没有成就感,它们也不会去读需要它们思考的书,因为他们已经被训练成没有耐心的人了,就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没有贬义,只是论证大众文化对人对影响)
科学的操作:
巴甫洛夫的狗最为著名,对条件反射的实验让操纵人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一门科学…
所罗门阿希的实验表明,简单的将一些积极的形容词放在前面,参与者给出了积极的评价。但是当嫉妒排在前面,而聪明排在后面,参与者却给出了负面评价。
同样的实验表明:人类的记忆力是可以被操纵的,提问方式可以改变一个人记忆中的细节,甚至让一个人记住一些从未发生的事。
心理学的影响:
曾经我们祖母那个时期的文化教导:人们要自律、自我批评、谦让,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恶习,努力工作可以带来成就感,成就感又会带来满足感和自信。我们祖母那一辈人已经将这些文化内化了。但今天完全反过来,以自我为中心已经从恶习变成美德,致力于帮助他人的人被认为有讨好型人格。不论是否同意,我们所有人的态度、价值观和信仰都或多或少收到心理学的影响。
那我们该如何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呢?
根据之前的论述,我们似乎不应该将个性看作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而应该将其看作是一个后天获得的东西,个性源于认识到不可能逃避他人和环境的影响。个性的本质是警惕,我们需要做到下面来帮助我们:
- 把对任何人、事、情况的第一反应当作试探性的。无论它多么吸引人,在你研究它之前不要接受它。
- 决定为什么你会有那样的反应。考虑一下你的反应是否借鉴了别人的看法,如果可能确定一下设么经历让你产生了这样的反应。
- 想想你对这个人、事情的其他可能反应。
- 问问你自己是否其他的第一反应获取更合适?记住要抵制条件发射的影响。
确保你真的是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仅仅声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这些指导方针需要被仔细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