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竞争假设
完全竞争假设
在经济学领域里对市场的划分有四个档次,分别是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当然我列出的名词从字面上也可以大致理解个具体,但这不妨碍我还是要说明一下。
Wikipedia的页面最近重新设计了,之前像是上个世纪的Web的纯html页面,很杂,现在则有一种现代感的简洁美,好评一下。以下我内容进行总结自Wiki页面,当然为了防止知识传播的二次消耗,我还是在名字中加上一个链接。
完全竞争市场:买卖双方的规模足够大,每个人都是价格的接收者,而且因为市场规模足够大,每个个体都无法左右价格的市场,就称为完全竞争市场。比如我们常见的菜市场,一颗大白菜的价格整个市场都差不多,各个白菜之间近乎无差异,所以在完全竞争市场里,没有一个个体可以左右市场价格。
垄断竞争市场:在买卖双方类似于完全竞争市场,有许多买卖方,但有一个不同之处:许多厂商的制作产品有差异化。
寡头垄断市场:由少数几个卖家主导的市场,寡头垄断市场中,各寡头可能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合谋,以此来减少相互之间的竞争,共同抬高其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完全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卖家主导的市场,该厂商生产的商品没有任何接近的替代品,所以此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手机市场
我以手机市场为例来分析各个阶段的市场情况,在起初二十手机初的年代,那个时候手机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因为各个厂家都差不多类似的情况,无非是你比我屏幕大一点,我比你相机好一点的情况,但都是一样的按键手机。但高端和低端手机厂家却是一种垄断竞争的状态,高端手机比如当时的索尼,三星垄断高端市场。
这样的情况持续到了Jobs发布了Iphone,一个跨时代的产品,甚至可以这么说当时的Iphone引领了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于是苹果公司当时处于一种完全垄断市场的状态,完全垄断意味着随意操纵价格,记得当时的漫画《尸兄》里还有个卖肾买Iphone6的角色。
之后的情况完全垄断市场就发生了变化,各个厂商进入垄断竞争阶段有一些厂商也可以与苹果进行竞争,比如华为的一系列产品。但当时的低端手机市场还是有很多厂商的比如现在已经看不到的金立和中兴这些品牌,在2015年左右还是很有很足的市场份额,但这样的市场发生变化往往就在两三年之间。
现在的手机市场已经完全进入寡头垄断市场,各个产品的差异都差不多,玩不出了新花样,早已没有了当年蹲在屏幕前看乐视2发布会的心情。当人们已经习惯了每年有更大的屏幕,更高的分辨率,像素更高的相机时,这个市场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垄断竞争市场。
想法从何而来?
在我们的市场营销实训中,安装了一个营销之路的软件,这也恰好是挑战杯比赛的软件,在网上也有人总结了如何在起初获得优势而后建立垄断。但就因为每个人都是这样想获得初始优势的,所以情况出乎我们的意料。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在各个厂商的各个产品差别度无几的情况下,只有提高广告费,才可以建立优势,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每个厂商都花费了巨额的广告费,所以广告费的效益并不大。那么最终情况是什么样?每个厂家都陷入一种贷款去获得存活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比的就是谁能活得更久而已,恶性竞争无非如此。没有广告就卖不出去产品,卖不出去产品就没有存活下去的机会,所以只能在起初买很多广告,才可以卖得出去产品,以获得存活机会。
打破现状
回到了二十世纪初的状态。
那么让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二十世纪初,什么情况打破了原来的市场状态呢?苹果公司发布了Iphone。
这和YC创业课和《从0到1》这本书的理念类似,打破僵局往往需要不一样的创新。那创新从哪里来?绝对不是继续现有的路线。
做产品从0到1是少数的创见,这和随便开个小店创业不一样,随便摆个地摊,推个小车只能叫谋生。
如何叫有效的创新?
从0到1便是
微创新算创新吗?
算创新,但不是从0到1的创见
如何做?老实说目前我还没有找到(否则我不就去做了么?hh),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定要从行业内部广泛的汲取思路,把自己的思路放到产品上,这样才能让产品更加有效。多思考为什么这样的产品可以成功,如何打破垄断,视野和思路不断开阔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一点点微见,后续会有更新。